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_中网赛程签表+直播比分一网打尽香港网球总会会长郑明哲:香港积极打造成大湾区“之都”
2025-08-02中国网球公开赛,中网2025,China Open网球,中网赛程,中网签表,中网直播/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赛程、签表、比分直播、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,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。
据了解,本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举行。11月9日在广东广州开幕,11月21日在深圳闭幕。竞体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,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。
香港网球总会会长郑明哲在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天然条件,包括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、良好的硬件基础以及丰富办赛经验等。
郑明哲期望,借助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十五运的主场优势,香港运动员可以更好适应环境,充分展现最佳竞技水平。
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中,香港赛区将承办剑击、场地单车、高尔夫球、男子手球、七人榄球、沙滩排球,篮球的22岁以下组别以及三项铁人共8个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和保龄球群众赛事活动。目前,所有竞赛项目的测试赛已经顺利完成。
据了解,香港的竞赛项目将分别在启德体育园、红磡体育馆、香港单车馆、粉岭高尔夫球场、及维多利亚港举办。
7月25日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香港会贯彻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办赛原则,充分利用现有场馆,包括今年启用的启德体育园,加上中环海滨、等场地,展现香港的国际化多元特色,为这届全运会增添魅力。此外,香港将会结合此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盛事活动的丰富经验,办好项目,为国家体育发展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。
近年来香港致力于打造体育盛事之都,有着丰富的国际体育赛事举办经验。香港每年举办多项标志性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包括:香港马拉松、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、香港网球公开赛、香港羽毛球公开赛、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、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、国家杯场地单车赛(中国香港)等。
今年3月,香港最大的体育基建项目启德体育园正式启用。这座大型设施占地达28公顷,是香港首个集体育、娱乐与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。启用至今,启德体育园已经成功举办了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、斯诺克世界大奖赛和香港足球盛会2025等体育盛事。
《21世纪》:请介绍一下香港网球队伍目前的备战情况,以及你对香港选手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表现的期待?
郑明哲:队伍中大部分球员是全职职业球员,已在世界巡回赛体系中参赛。当然,我们还会组织不同形式的训练营,旨在通过集中训练提升队员的团队精神和配合默契。希望队伍能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。
本届队伍由经验丰富的球员和新生力量共同组成,我们期待这两部分球员能有效融合,形成良好的整体效果。此外,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,这为香港队带来了主场优势,队员们在环境、气候等条件上会更为有利。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,充分展现最佳竞技水平。
《21世纪》: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举办、大湾区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,你对香港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有怎样的期许?
郑明哲:审视体育发展,通常可以从盛事化、精英化和普及化三个维度来评估全民参与程度。香港具备良好的天然资源,在场馆设施方面,我们既有新建球场,也有传统网球设施,以及多种类型的体育设施。近年来,香港精英体育的发展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,在推动全民参与方面也投入了大量努力。
综合来看,应将盛事化、精英化和普及化三个方面统筹考虑、有机结合,以此为基础来规划和推动整个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。这意味着区域内需要加强交流与沟通,以期共同发展。
《21世纪》:你之前提到过,“香港网球仍需各界继续支持,需要更多资源和新生力量,以培养更多年轻球员并持续推广这项运动”。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,可以通过哪些具体合作机制来优化精英运动员选拔、培养和训练?
郑明哲: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区域内的体育单位、运动总会以及政府机构。我认为这些主体需要联合行动。尤其在推动运动普及方面,需要与体育部门、学校和教育单位紧密合作,共同探索如何有效推广一项或多项运动。
具体而言,教育、体育、文化机构及政府部门需要多方协作,这些合作的基础条件其实已经具备。以香港网球普及工作为例,其成效显著,正是得益于众多会所和运动协会自发组织的各类网球活动。当各方力量协同推进,就能顺畅衔接,促进运动水平的持续提升。
《21世纪》:你提出香港应打造成大湾区“网球之都”的构想。举办一系列国际网球赛事将如何助推香港“体育盛事之都”的品牌建设?对营造全动的氛围有怎样的帮助?
郑明哲:香港最初举办相关的网球比赛是2013年的WTA女子网球赛事。此后,香港的办赛能力不断提升,几年后又成功引入ATP男子网球赛事。今年内香港已承办了三个项目。
放眼全球,能举办ATP(男子)、WTA(女子)和UTS(终极网球赛)三大网球赛事项目的城市屈指可数,目前仅有伦敦能做到。这标志着香港的体育产业,特别是网球领域,已步入成熟阶段。拥有这样的产业基础,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城市地标形象。人们不仅视香港为盛事之都、金融之都,也会认同其“网球之都”的地位。香港举办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球比赛,队员们在参与这些国际赛事时取得佳绩。同时,吸引了如UTS这类创新赛事落户。今年10月,UTS赛事将走出欧美,首度登陆亚洲,香港则是其亚洲首站,这有力证明了香港发展网球、打造网球之都乃至盛事之都的能力,使其成为区域内极具特色的体育地标。
《21世纪》:大湾区各城市通过升级体育设施并实现资源共享,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是否有帮助?
郑明哲:当然有帮助。我认为体育运动的推动和发展涉及多个方面:硬件设施建设、精英运动员培训、全民参与推广,以及在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支持。唯有如此,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、百花齐放。
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场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。它不仅用于举办ATP、WTA赛事和青少年比赛及培训,在非比赛时段也成为文化体育地标,用于开展培训和举办文化活动。这种融合模式将硬件设施、专业培训、全民参与和社会支持有机结合。因此,体育发展并非易事,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。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优越的天然条件,完全有能力将这种整合发展做好。
《21世纪》:本次赛事采用跨境联合承办模式,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将承担不同竞赛项目。你对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何期待?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哪些独特优势来保障赛事的顺利运行?
郑明哲:我对赛事成功举办充满信心。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汇聚了大量体育专业人才,并拥有举办各类赛事的丰富经验。国际上多城市联合承办大型体育盛事已有诸多成功先例可供借鉴。我也热切期待看到各项赛事顺利进行,也愿意全力支持各类比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