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信新消费 智享未来”第三届“信·新”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_中网赛程签表+直播比分一网打尽在京举办
2025-11-22中国网球公开赛,中网2025,China Open网球,中网赛程,中网签表,中网直播/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(China Open)赛程、签表、比分直播、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,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。
由中信银行主办、新华网承办的第三届“信·新”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于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。论坛以“信新消费 智享未来”为主题,汇集政府、金融机构、企业、品牌评估机构等领域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,集思广益,建言献策,深入探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路径,共话消费新趋势,为推动品牌与消费的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脉,是推动增长的强大引擎。近年来,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,金融行业汇聚力量,积极服务国家战略,创新产品满足多元需求,为赋能百业兴旺做出了不懈努力。
在“十四五”决胜收官与“十五五”谋篇蓄势的关键节点,金融如何进一步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,成为行业的“必答题”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“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”,为金融业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在致辞中表示,本届论坛以“信新消费 智享未来”为主题,旨在通过高质量品牌建设,推动理念共识转化为银企合作的实际成果,增强金融服务功能,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,共同为提振消费、扩大内需贡献力量。他表示,中信银行以价值创造为引领,以真立信、以善致远、以美传情,积极打造包容并蓄的金融品牌,探索推动品牌差异化发展、创新需求的实践路径,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为“信新消费 智享未来”提出真知灼见,共同为金融高质量发展、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磅礴动力。
新华网总裁申江婴在致辞中指出,金融不仅是资本流动的纽带,更是信心与价值的传递者,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。我国正处于“十四五”决胜收官与“十五五”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,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机遇,金融如何更有力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、更精准地赋能消费提振,成为行业面临的一道“必答题”。金融品牌的成长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深耕细作,更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。新华网将始终坚守中央媒体职责使命,立足更高站位,持续有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,让“信”的力量深入人心;将借助矩阵式传播手段与年轻化表达方式,一如既往地助力金融品牌在传承中突破边界,在变革中焕发新生,让“新”的动能澎湃涌动。
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经济总量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不断的跨越新的台阶。中国在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影响力不断提升。这既造福中国人民,也为坚守多边主义原则、推进多边体系建设,注入了积极而重要的力量。按照党中央部署,我国明确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、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。当前,我们需在现有巨大成就的基础上,进一步夯实经济根基、全面协同发力,确保“十五五”时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果,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、创造根本条件。
在全球化浪潮下,品牌与消费的创新实践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与会嘉宾通过案例剖析、趋势解读等形式,深入探讨了品牌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创新突破。
英国Brand Finance中国公司总裁陈忆登围绕品牌资产价值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分享。他表示,品牌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。品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“软实力”,而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、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“硬指标”。在陈忆登看来,中国银行业生态体系展现出多层次协同的特征,大型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共同构成了功能互补、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生态,精准滴灌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;以中信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,则扮演着“市场创新活力源”的重要角色。它们机制灵活,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捷,在产品创新、服务模式探索,尤其是银企服务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方面,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坚实的资产规模与稳定收益,是消费底气的重要来源。在论坛上,中信银行发布《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(2025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、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主任庞涛、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、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、通用康养总会计师牛来保见证发布。
据悉,这是中信银行连续第四年发布该系列《报告》。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居民养老财富管理行为和非金融服务需求,深入探讨金融产品创新与养老服务融合模式,同时吸收国际经验,力求为我国养老金融发展提供观察视角和实践经验。
近年来,居民养老投资从“只求安全的单一储蓄”向“多元资产配置”转变;对养老金融的核心诉求,已从“资金保值增值”延伸至“金融+健康、照护、文化休闲”的全方位服务。在这一背景下,金融产品供给持续扩容。《报告》显示,为了适应居民养老意识和财富管理需求增强的趋势,养老金融服务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,逐步转向综合服务体系,实现收益、安全与生活品质的动态平衡。金融机构在产品供给端的持续创新,使得养老金融产品逐渐呈现出产品结构设计日益精细、与养老服务紧密融合、数字科技赋能力度加强等发展趋势,成为承载政策红利、满足差异化需求的重要金融工具。
圆桌对话环节,以“新养老·新财富·新消费:多维协同下的价值共生与生态共建”为主题,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成运、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、通用康养总会计师牛来保、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部及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旭松,中信银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汪涛展开深入探讨,分享真知灼见,共同探寻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。
高成运表示,当前,老年人群的需求正迭代升级,适老化、智能化相关消费,健康消费、金融消费需求明显,同时照料照护、康复护理等均属于刚需领域。针对养老痛点的解决路径,他建议,金融机构应发挥资源整合能力,搭建“老年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”,适配老年人一站式集中满足需求的诉求;同时倡导研究探讨构建“家庭养老账户”的模式,既能为家庭成员提供长期投资资金,也能实现家庭资金跨代共享,以互助共济模式弥补家庭养老的金融制度空缺。
李一梅表示,华夏基金通过工具升维、投资策略升维与服务升维,全力满足居民养老投资多元化需求,助力居民养老资金保值增值。在助力养老产业发展方面,华夏基金依托专业优势,积极助力中国养老产业发展,共创银发经济美好未来。
“老有所养是‘国之大事’。作为央企,发展好康养产业既是政治责任,也是战略机遇。”牛来保指出。谈及养老产业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变化,他表示,当前养老领域的需求正从养老向“享老”转变,老年人需求呈现三方面特征,即更高品质的生活、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、更高水平的科技适配。
结合《报告》,王旭松表示,养老金融呈供需两端持续向好发展态势,并体现为三方面变化:一是养老行为更主动;二是养老投资更多元;三是养老产品更丰富。此外,中信银行与中国老龄协会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,依托集团内外资源协同优势,围绕“医、养、智”三大核心场景,积极打造养老金融综合服务生态圈。旨在解决当前居民对养老金融的核心诉求——从传统单一的“资金保值增值”,进一步延伸至“金融+健康管理、养老照护、文化休闲”等多元化、全方位的综合服务需求,王旭松表示。
汪涛表示:“在企业端,我们观察到,当前企业养老保障正从单一储蓄向系统化、生态化方向升级。呈现注重投资收益、关注员工感受、搭建养老服务平台三大趋势。”在激活“新消费”方面,汪涛表示,养老二、三支柱正构筑起居民未来的财务安全感,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。在实践层面,中信银行在托管和账管业务上做了网点、网站、APP、公众号等多渠道客户端的优化和增值服务。使客户借此体会养老资产一步步聚沙成塔,增强对个人未来财富积累的确定性,促进形成“养老储备充足到消费信心提振”的良性循环。
当前,消费市场正朝着品质化、多元化、智能化的方向升级。中信银行深刻认识到消费的重要价值,为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潜力、为消费行业发展保驾护航,在论坛中举行“信新消费 智享未来”2025消费行业伙伴全面合作仪式,邀请媒体代表、协同单位代表及客户代表共同参与。
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、新华网总裁申江婴、中信出版集团总经理段甲强、中国农发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小霞、君乐宝乳业集团财务总监何培群、锦波生物董事会秘书唐梦华、汇天飞行汽车财务总监戴佳橦、中誉宠物董事长安中平、清明上河园财务总监关永占、华住集团首席发展官黄慧星等嘉宾登台,共同启动合作。
自2023年以来,“信·新”论坛以“信”为基,以“新”为帆,始终紧扣时代脉搏,汇聚行业智慧,已成为探讨金融品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。首届论坛深入探讨了“建设金融强国”与“做强做大金融品牌”的相辅相成关系,确立了“信”所代表的信誉、信任、信心、信念,与“新”所象征的新起点、新时代、新征程的深刻内涵。第二届论坛以“价值引领,信新同行”为主题,将品牌建设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度融合,以长期主义的坚守,探讨“求真、求善、求美”的品牌建设路径。本次论坛紧扣消费主题,汇聚政产学研各方智慧,既解析了政策红利的释放路径,又呈现了品牌创新与消费实践的前沿探索。
近年来,中信银行以金融强国目标为引领,推出“让财富有温度”的品牌主张,致力于打造中信特色金融品牌。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、京东发起“极地来信”“未来来信”等整合营销,以品牌引领大众消费观,将金融产品深度嵌入消费场景,并在全国25个城市接力巡展,探索品牌赋能消费的特色路径;连续19年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,深度绑定文化体育IP,助力文旅消费升级;与视觉中国联手,面向“Z世代”消费群体推出“中信银行杯摄影大赛”,把北京第一高楼变成网红打卡点,助力线上营销获客。
据Brand Finance揭晓的《2025年全球银行品牌价值榜》,中信银行的品牌价值为169.5亿美元,12年间品牌价值翻了五倍多;据明晟(MSCI)2025年9月发布的ESG评级,中信银行跃升至全球最佳AAA级。中信银行的特色金融品牌之路,已经越来越宽广。
未来,各方将持续深化合作,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,践行“金融为民、向实而行”,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“有温度的”持久动能。


